HELLO, Hello,全国的集中供暖,除了个别的市外,基本已经“停炉凉凉”,但是你所谓“凉凉”在这里只是“火热”的伊始。如何创新技术实现清洁供热智慧化?如何达到降碳的同时,进一步减低成本增加效率?在业内是一个亟需攻克的议题,也是大家伙工作的重心。
近日,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在“清洁供热中国行-聊城行暨智慧供热技术论坛上”表示,“清洁供热是一种以末端需求为核心的拉动式供热方式,可以通过全面实施智慧供热,实现热电协同、多能互补,以打通供热最后一公里,使供热更加智慧化、高效化、绿色化。”
清洁供热解决了“有没有”
据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(CHIC)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2年底,我国北方地区供热总面积238亿平方米(城镇供热面积167亿平方米,农村供热面积71亿平方米),其中,清洁供热面积179亿平方米,清洁供热率为75%。全国涉及清洁供热企业8300家,产业总产值9150亿元,从业人员达121万人。
北方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总支持数量达到5批88个,全部实施完成之后中央财政累计将投入奖补资金1071亿元,预计拉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超过4000亿元。
智慧供热将解决“好不好”
据国家清洁取暖专家组组长赵文瑛用数据进一步证实,供热领域碳排放现状不容忽视。赵文瑛坦言,在整个北方地区,采暖季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大数约在10亿吨,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%左右。意思是在采暖季的短短几个月,碳排放与整个交通行业排放水平相当,这是非常大的数字。要实现‘双碳’目标,供热行业必须解决绿色低碳发展问题。
一方面,清洁供热已经预期完成既定的任务任务,生态环境友好性明显改善,另一方面,要完成“双碳目标”,供热减碳也是迫在眉睫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巡视员周宏春近日表示,所谓智慧供热,就是通过技术路径来实现热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,以较低的热量满足温度适宜的用户需求。
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(CHIC)秘书长赵文瑛表示,“十四五”及未来较长时期内,在全社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、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背景下,供热行业在挖潜增效、深度回收低碳热源、开发零碳热源、优化热源结构的同时,应充分重视系统节能减碳、提质增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,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加速构建新型智慧供热系统,尽快实现行业的精细化运营,加快实现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逐步实现精准供热和按需供热。
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势头强劲
2022年5月30日,财政部印发《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,进一步明确要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,在政策支持和积极探索下,全国多地清洁供热企业将向更安全高效、更清洁低碳、更智慧、更可持续的目标迈进。
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,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,要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落实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,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亿元,重点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。
“十四五”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、窗口期,迫切需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;张玉清建议一要推进城市供热节能低碳转型;二是通过智慧供热技术实现碳普惠、碳金融、全域协同热能管理;三要选取公共建筑为具体小区开展热计量试点;四要推动供热数字化转型、智能化发展,引导末端用户行为节能;
2023年5月9日-10日第四届中国清洁供热产业峰会将在北京召开,主题为“加快推广绿色低碳技术,引领发展新型智慧供热”。本届峰会将重点聚焦绿色低碳技术,深入探讨产业当下与长远发展热点,明确提出清洁供热产业转型方向,共同描绘安全低碳、清洁高效、智慧经济的新型供热发展蓝图。
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,侵权联删。